(以下内容为虚构创作,不涉及任何真实事件或人物)

深夜两点,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无数双熬夜的眼睛。某流量小生代言的酸奶广告还在视频网站循环播放,黑料网的匿名区突然出标题为《顶流剧组惊现阴阳合同,某Z姓艺人偷税手法堪比谍战》的加精帖。发帖人用Excel截图拼接出五年前某部款剧的收支流水,第三页突然插入张模糊的酒店走廊监控——扎着丸子头的背影正在刷卡进门,而水印时间显示当天正是该艺人宣称在西藏公益植树的日期。
吃瓜群众瞬间兵分三路:技术党逐帧分析监控视频里的地毯花纹是否匹配横店某五星级酒店;财务爱好者扒出三年前注销的某文化公司股东名单里藏着艺人表舅的名字;CP粉则崩溃发现视频里露出的半截卫衣图案,竟与另一位女星机场街拍撞款。
次日清晨,#谁在西藏种了酒店 冲上热搜第三时,某知名狗仔的直播间已经蹲了二十万人。镜头里晃过三盒吃空的自热火锅,主播突然甩出张盖着公章的住院记录:“人家那天在输液室挂水,血管细到护士扎了四次。”弹幕瞬间被“心疼哥哥”和“剧本痕迹太重”分成两大阵营,直到评论区冒出条被赞八万次的神评:“建议下次拍个《消失的点滴瓶》,悬疑题材有了。”
这种荒诞的拉锯战往往持续七十二小时,直到某财经主扒出最初料帖里的Excel函数公式错误,吃瓜阵地方才响起零星掌声:“这届造谣的得报个Office培训班。”而真正的赢家或许是横店酒店——当晚推出的“同款神秘走廊打卡套餐”预订量暴涨300%,详情页最下方有行小字提醒:“监控区域24小时运作,祝您入住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