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城中村大排档,塑料凳上挤着几个刚加完班的年轻人。阿杰突然把手机往油腻的桌上一扣:"你们看热搜没?那个古装剧男主的代拍视频…" 话音未落,小美已经划开抖音,背景音里传来熟悉的狗血台词剪辑。穿人字拖的老板端着炒米粉过来瞥了眼屏幕:"又是明星塌房?上周那谁不刚被拍到…" 铁板上的油星噼啪响,混着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音,像极了当代吃瓜现场的BGM。
写字楼里的茶水间永远飘着最新鲜的瓜。实习生抱着马克杯凑近:"听说某综艺导演被实名举报了?" 主管突然推门进来,众人瞬间切换成工作脸,手指却在办公桌下疯狂刷新着匿名论坛。茶水机咕咚冒泡的间隙,不知谁小声嘀咕:"这次实锤够硬啊…"
这些碎片在社交平台发酵成狂欢。某红书上突然涌现"闺蜜的同事的表姐是剧组化妆师"的料帖,评论区秒变侦探现场。微超话里有人逐帧分析发布会微表情,豆瓣小组连夜制作时间线对比图。直到凌晨三点,某娱乐号放出模糊的停车场偷拍,转发区瞬间出两万条"蹲个课代表"。
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在瓜田里变得模糊。有人发现某狗仔视频里的星巴克杯子是半年前的限定款,有人考证出料照片窗帘褶皱的PS痕迹。但没人深究这些——就像夜市里5块钱一碗的冰粉,真假不重要,解暑才是刚需。